企業展示Enterprise demonstration首页 > 企業展示 > 益陽老茶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益陽老茶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5-08-25
浏览次数:163 次
返回列表

   公司簡稱:老茶鬥

           成立日期:2012/05/22

            註冊資本:580萬人民幣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

           掛牌日期:2025/08/25

        掛牌代碼:HK 32618





一、基本資訊


益陽老茶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精製茶加工、茶種植及茶銷售等業務的公司,成立與2012年05月22日,距今已經有13年曆史。截至2025年公司已擁有10個商標,2項專利,以及多項行政許可和資格證書。公司還參與了18次招投標專案,包括為中共益陽市委巡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安化黑茶的採購專案。2022年登錄湖南省股權交易所,成為益陽市安化縣5家掛牌企業之一。


 

二、產品與服務


益陽老茶鬥茶業立足安化黑茶核心產區,主營茶業種植、生產及面向國內市場進行茶葉、預包裝食品銷售及茶飲服務等。老茶鬥通過種植-加工-品牌一體化鏈條,依託專利工藝打造特色茶品,並持續獲取食品類行政許可,合規性強。


三、競爭力分析


(一)企業自身佔有率

2023年老茶鬥自身銷售量約9000噸,銷售額約2.5億元。


(二)下游行業

益陽老茶鬥股份有限公司下游行業佈局主要圍繞黑茶產品的消費終端與應用領域展開如線下專營店張家界門店等。      


(三)行業進入難度

益陽老茶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茶鬥茶業”)所處的茶葉行業,尤其是安化黑茶細分領域,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結合行業共性和企業特性,其行業進入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維度:


1、原料資源壁壘:核心產區資源的稀缺性與獨佔性


地域依賴性:安化黑茶的核心價值源於“冰磧岩土壤”“高山雲霧林間野茶園”等獨特生態環境。老茶鬥的“頂茯”茯磚茶原料限定於安化800米以上海拔的林間野茶園,土壤富含礦物質,且茶樹需50年以上樹齡。此類資源已被傳統茶企長期壟斷,新進入者難以獲取同等品質的原料


⑵有機種植要求:茶園需遵循“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有機標準,依賴自然肥力(枯枝落葉腐化)新企業需長期投入土壤改良和生態維護,短期內無法複製


2、技術與工藝壁壘:核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門檻


獨有工藝“黃氏發花法”:創始人黃震獨創的“黃氏發花法”使茯磚茶中冠突散襄菌(金華)含量高出普通茶業10-100倍,該技術涉及溫濕控制、菌群培育等經驗參數,需數十年實踐積累,且未完全公開,形成技術護城河。


加工工藝複雜性:黑茶需經殺青、揉撚、渥堆、乾燥等多道工序,且“看茶制茶”的傳統依賴人工經驗。老茶鬥的“黑針”工藝使新茶口感媲美三年陳茶,此類技藝需師承或長期實踐,新企業難以短期突破。


3、品牌與文化壁壘:歷史積澱與行業聲譽


⑴品牌公信力:老茶鬥依託黃棣震(原湖南省茶業協會副理事長)的行業權威參與制定國家黑茶標準,其品牌“頂茯”獲劉仲華教授題詞“大自然的味道”,學術背書強化消費者信任。新品牌需巨額行銷投入才可能建立同等認知


⑵文化認同門檻:黑茶文化強調“陳年價值”“菌花香”等品鑒體系,老茶鬥通過數十年推廣沉澱了消費群體。新進入者需長期教育市場,且面臨“外行難破文化密碼”的行業共識


4、政策與資金壁壘:合規成本與規模經濟


⑴標準化與認證要求:行業受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門監管,需符合《食品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管理辦法》《黑茶國家標準》等規範。老茶鬥已建立“潔淨廠房+七星灶乾燥+全程質檢”體系,新企業需高投入滿足合規要求


⑵規模效益門檻:茶葉行業成本敏感,老茶鬥通過自有茶園和定制化生產(如為海外富商定制)攤薄成本。新企業需前期投入土地、設備、倉儲,且面臨“小規模企業難控成本”的行業困局


5、市場管道壁壘:管道建設與消費者信任


⑴線上線下融合挑戰:老茶鬥通過“品鑒會+茶友社群”建立直營管道,併入駐高端市場。新企業需突破電商流量成本高、線下管道被大品牌壟斷的困境


⑵消費者轉換成本:黑茶消費者注重品牌忠誠度,老茶鬥客戶多為其技藝的長期追隨者。新企業需通過低價或創新產品爭奪市場,但易陷入同質化競爭


(四)同行業競爭優勢


益陽老茶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老茶鬥”)在安化黑茶領域的競爭優勢,主要依託起創始人黃棣震的技術積澱、稀缺原料資源和獨特的品牌文化,具體體現為以下六大核心優勢:


1、核心技術壁壘:獨家工藝與非遺級技藝


⑴“黃氏發花法”創始人黃棣震2002年獨創的專利技術,使茯磚茶中冠突散襄菌(金花)含量達到普通黑茶的10-100倍。顯著提升茶業的保健價值與陳化潛力。該技術依賴數十年經驗積累的溫濕度控制參數,尚未完全公開,形成技術護城河。


⑵“黑針”工藝創新:2008年研發的“黑針工藝”,以穀雨前嫩葉為原料,通過特殊加工使新茶口感媲美三年陳茶,解決傳統新茶苦澀需存放的痛點,兼具鐵觀音的香氣與黑茶的醇厚。


2、稀缺原料資源:高山野茶園的不可複製性


核心產區壟斷:“頂茯”原料限定於安化江南鎮海拔800米以上林間野茶園,齡超50年。該區域土壤為冰磧岩風化土,富含礦物質,且依靠枯枝落葉自然腐化提供肥力,杜絕農藥化肥,達到有機標準


⑵生態鏈不可複製:茶園與森林共生,茶樹吸收杉樹、松樹等天然香氣,形成獨特“森林百花香”,此生態環境因高海拔和特殊地質條件難以被同業模仿


3、品牌與文化價值:權威背書與非遺傳承


行業權威認可:黃棣震曾任湖南省茶業協會副理事長,參與制定國家黑茶標準,其技術被劉仲華教授題詞“大自然的味道”,並獲科研機構成分認證,強化品牌公信力


⑵文化稀缺性:區別於規模化企業(如湘益、白沙溪),老茶鬥強調“匠人手作”和家族傳承,產品融入非遺工藝基因,契合高端消費者對“文化茶”的收藏需求


4、產品差異化:高端定制與健康價值


小眾定制路線長期為韓國、日本、美國等地富商提供小批量定制茶,單價高且需求穩定,避開大眾市場的價格競爭


⑵科學驗證的健康屬性:“頂茯”經檢測內含物成份科學,金花益生菌含量極高,具備降脂、助消化等功效,契合現代健康消費趨勢


5、市場管道策略:直營社群與精准定位


圈層化行銷:通過品鑒會、茶友社群建議直營管道,聚焦高淨值客戶,減少對傳統批發管道依賴,提升利潤率


⑵文化體驗導向:區別於電商低價策略(如黑茶街民營企業),老茶鬥以“制茶技藝展示+茶文化講座”增強客戶黏性,形成情感消費壁壘


6、行業競爭格局對比


維度

老茶鬥

主要競品(湘益/白沙溪)

技術

獨家“黃氏發花法”“黑針”工藝

標準化生產,依賴金花酵庫(湘益)

原料

800米+野茶園,50年樹齡有機種植

規模化茶園,部分歐盟認證(湘益)

品牌

非遺傳承人IP+學術背書

規模化茶園,部分歐盟認證(湘益)

市場

高端定制、小眾收藏

邊銷茶大眾市場+出口(湘益)

管道

直營社群+文化體驗

電商平臺+邊疆經銷商網路



五、企業主要業務重要資源要素情況


益陽老茶鬥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茶鬥茶業”)作為安化黑茶細分領域的特色企業,其核心業務和資源要素緊密圍繞黑茶產業鏈佈局,依託技術、原料、品牌等稀缺資源形成差異化競爭力。以下是企業主要業務及重要資源要素的詳細分析:



(一)核心業務佈局


1、精製茶加工與生產:專注於安化黑茶的精製加工,主打產品包括茯磚茶(如“頂茯”)和創新品類“黑針”。採用傳統工藝結合專利技術(如“黃氏發花法”),確保產品品質獨特性

2、茶業種植與原料控制:自有高山茶園位於安化縣江南鎮(核心產區),種植環節嚴格遵循有機標準,確保原料稀缺性和品質穩定性

3、高端定制與直行銷售:針對國內外高端客戶(如韓國、日本富商)提供小批量定制服務,同時通過品鑒會、茶友社群建立直營管道,減少中間環節溢價

4、茶飲服務與文化推廣:結合茶文化體驗(如制茶工藝展示、茶道講座)增強品牌黏性,推動黑茶文化傳播


(二)重要資源要素分析


1、技術工藝資源


獨家專利技術:

①“黃氏發花法”顯著提升茯磚茶中冠突散囊菌(金花)含量(達普通茶的10–100倍),技術參數未完全公開,形成核心壁壘

②“黑針”工藝以穀雨前嫩葉為原料,通過特殊加工使新茶口感媲美三年陳茶,解決傳統新茶苦澀問題

⑵工藝傳承與創新:創始人黃棣震(原湖南省茶業協會副理事長)參與制定國家黑茶標準,其50年制茶經驗成為技術傳承基石


2、原料資源


⑴核心產區壟斷:原料限定安化江南鎮海拔800米以上林間野茶園,樹齡超50年,土壤為冰磧岩風化土,富含礦物質,天然肥力(枯枝落葉腐化)支撐有機種植。

⑵生態不可複製性:茶園與森林共生,茶樹吸收杉樹、松樹等天然香氣,形成獨特“森林百花香”,高海拔環境難以被同業模仿。


3、知識產權資源


專利儲備:擁有2項發明專利(均處實質審查階段)

①《一種湘針茶的生產方法》(CN202110759521.5)

②《一種鬥茯茶的生產方法》(CN202110759391.5)


⑵商標矩陣:註冊10個商標,覆蓋30類(方便食品)、29類(食品)等,包括“老茶鬥”“湘針”“鬥茯”“匠人一品”等,強化品牌保護。


4、品牌與文化資源


⑴權威背書:獲劉仲華教授題詞“大自然的味道”,產品經科研機構成分認證,凸顯健康價值

⑵非遺工藝基因:區別於規模化茶企,強調“匠人手作”家族傳承,契合高端收藏市場對文化稀缺性的需求


5、管道與政策資源

⑴政府合作與招投標:多次中標益陽市委巡察辦的黑茶採購專案,體現政府端認可

⑵邊銷茶市場佈局:參與“湘疆親 益茶行”活動,對接新疆邊銷茶經銷商,拓展西北市場